6月23日,在长沙市芙蓉区政府会议中心,芙蓉区委宣传部、芙蓉区文体新局主办的“农民工华旭组合演唱会”举行,华旭组合两位主唱纵情歌唱,他们一回到后台,等候已久的粉丝立马围上来请他们签名,与他们合影。主唱之一王成勇憨地笑着对记者说:“真是找到了明星的感觉。这一切没想到在长沙这个曾经陌生的城市实现了!”华旭组合都是在长沙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前年,两人还在城市的一个角落落寞地唱着自己的歌,但是现在,华旭组合已成为长沙人喜爱的歌星。他们的和身影出现在“长沙市外来务工人员歌唱大赛”的现场,出现在长沙市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出现在长沙群文晋京的文艺演出中……日前,芙蓉区还为他们出资推出了专辑《家园情怀》。王成勇告诉记者:“这一切都是从候鸟俱乐部开始的。”
候鸟俱乐部是芙蓉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一个创新,在公共文化创建工作中,芙蓉区还推出了文化站长雇员制、五大文化精品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在长沙市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城市候鸟”筑一个文化窝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俱乐部做两个小时作业后才回家。”家住长沙市芙蓉区五里牌街道的小学生张心告诉记者,由于家里的大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白天没有时间照顾他,放学后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度过的。“在这里,我可以做作业、可以画画。”小张心说。据了解,五里牌街道外来务工人员有近5000人,街道以候鸟俱乐部为依托举办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有了家的味道”是在长沙打工的李大山的最大感受。
如何解决“外来工精神文化寂寞”?芙蓉区区委书记梁仲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均等化文化服务,构筑外来工精神栖息地,让他们在享受、参与、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心灵的安家!
2011年11月,芙蓉区搭建了为全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候鸟俱乐部”。“候鸟俱乐部”总部设于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开设“外来务工人员剧场月月演”、“外来务工人员阅览室”等项目,定期举办外来务工人员专场文艺演出、读书交流、读者沙龙、讲座培训等活动。各街道、社区纷纷创意,打造了“小小鸟巢”、“白领驿站”、“魅力激情广场”、“CBD精英大擂台”、“爱心港湾”、“廉政文化进楼宇”、“老街坊影院”“农民广场舞沙龙”等候鸟俱乐部的品牌活动。
外来务工子女课余活动缺乏,定王台社区“小小鸟巢”里爱心妈妈、义教老师纷纷献计;不懂电脑的外来工思家心切,韶光社区QQ思亲室助他们千里家人线上见,辖区高楼林立白领扎堆,走马楼社区白领大课堂、楼书社让陌生的朋友来相会……候鸟俱乐部的服务全方面发展,今年,候鸟俱乐部在全区广泛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美术、摄影比寒,动员和吸纳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参与,通过画笔、相机记录下城市的印象、生活的点滴。在收集的300多幅作品中,芙蓉区甄选了精品进行展示,为广大美术、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激发群众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激情。
芙蓉区区长于新凡说:“一个人只有实现了文化归宿、精神,才能真正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候鸟俱乐部提供的正是长沙新市民的文化和精神归宿。”
让文化阵地成为城市文化乐园
傍晚时分,走进长沙市定王台街道内的空坪隙地,到处都是合唱队、广场舞队、健身队活动的身影。文化站站长丁娟告诉记者:“上至退休的老同志、下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在社区不同的文艺团队中一展身手。目前,社区文艺团队已能够满足街道居民不同年龄、不同艺术水准的精神文化需求。”
芙蓉区定王台街道文化站是我市第一个街道综合文化站,说起文化站的站长丁娟,社区的老老小小没哪个不认识的。“我们这些整日呆在大楼里上班的年轻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她都考虑到了,她带领我们成立了‘白领驿站’,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周周相聚,开展跳舞、唱歌各种文化活动,想得特周到!”在定王台大厦上班的李真告诉记者。
丁娟是芙蓉区招考的文化站站长,她毕业于湖南师大声乐系,热心文艺事业的丁娟上任不久便让定王台街道有了12个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室、46处室内外健身场所,湖南省首个团书文化基层培训中心、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小小鸟巢”等30多个文艺团体先后成立,街道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00多场次。
类似定王台街道的文化风景在芙蓉区随处可见。近年来,芙蓉区加大财政投入,繁荣公共文化事业,累计投入5000万建成区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少年宫、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先后投入2000万元新建成5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3个街道文化信息共享中心、61个社区绿色网吧。
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文化阵地?文化站长雇员制是芙蓉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举措。2007年,芙蓉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5名街(乡)文化站长,2009年实现了文化站长雇员制,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之路。记者发现,15名文化站长不仅年轻而且都是大学毕业,琴、棋、书、画、声乐、舞蹈、主持、节目编排各有所长。
芙蓉区各文化站在这些文化领头人的带领下,创意文化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锦林社区的免费图书快递主打个性化文化服务牌,马王堆社区的火文化红红火火,东屯渡街道的龙舟文化节成为长沙端午节的最靓风景……知音艺术团、潇湘红艺术团、风采艺术团成为全国的“明星团队”舞蹈《麻石街的堂客们》入围2013年中国艺术节决赛,与歌曲《城市候鸟》一起参加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晋京展演;器乐《春满潇湘》荣获第七届“三湘群星奖”优秀奖……
“打造文化高地,建设文化强区”是芙蓉区的战略目标,完善阵地建设,锤炼人才队伍,培育文化精品,是芙蓉区的创建措施。当前,芙蓉区已初步建设成区、街道、社区(村)三级联动,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市民们真切感受到“魅力芙蓉”不可抗拒的文化吸引力。
芙蓉区打造五大公共文化精品工程
近年来,芙蓉区坚持以传承湖湘文化精髓为要义,立足长沙市核心城区地位,充分整合文化资源,突出群众服务重点,大力开展“五个文化”建设,全方位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公共文化创建活动在广度与尝试中彰显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特色:
弘扬汉文化——马王堆、定王台(包括浏城桥楚墓)、简牍遗址等著名遗址的开发利用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目前正着手创作一批诸如“马王堆汉墓”、“化龙池传说”、“定王孝文化”等具有历史韵味的文艺作品。
展示稻文化——斥1.28亿元建成了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集水稻研究、培训、观光、休闲于一体的隆平杂交水稻国际大厦。
发展水文化——芙蓉浏阳河休闲风光带(8.2公里沿河风光带和4公里沿路产业带)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已开工建设。正努力打造与湘江风光带遥相呼应、错位发展的高级文化旅游休闲区。
培育街文化——先后斥资2000余万元用于提质改造服饰、书香、酒吧、古玩收藏等特色文化街,“湘女服饰街”、“酒吧一条街”文艺汇演频繁,“书香文化街”已成为广大市民读书鉴书、谈古论今的交流平台。
打造楼文化——依托芙蓉CBD,大力发展文化楼宇经济,规划引导了维一星城、湖南大剧院、亚大时代等特色文化楼宇10余栋,促进各类文化商务楼宇竞相崛起,凸现文化产业聚集效应。读书沙龙、看电影吧等活动基地,已成为以都市白领为主体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庄园”。
五大文化活动展示“魅力芙蓉”
响应长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号召,芙蓉区今年推出五大文化活动展示“魅力芙蓉”的文化画卷。
五大文化活动包括:“书香芙蓉”、“古韵传承”、“民意直通”、“幸福乐章”、“家园情怀”。“书香芙蓉”主题活动包括“芙蓉学习日”主题活动,设置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开展“书香单位”、“书香家庭”、“读书达人”评选活动等。“古韵传承”主题活动将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空竹、剪纸、校园童谣大赛等。“民意直通”主题活动包括举办“民意直通车之歌”广场舞比赛、“民意直通”摄影展等。“幸福乐章”主题活动包括“牵手芙蓉”广场文化月月演、第二届“芙蓉杯”新节目大赛、校园文化进社区等内容。“家园情怀”主题活动继续实施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享受文化权益均等化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