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候鸟俱乐部

芙蓉区候鸟俱乐部活动典型材料

    12-04-17

  自2011年5月长沙市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芙蓉区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展开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目前,我区依据辖区特点制定的制度设计项目——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活动凸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1、   加强组织领导。依据《芙蓉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我区成立了以区长担任组长,宣传部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监察局等13个部门和各街道(局)为成员单位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文体新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日常管理。对于创建指标中的“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活动”明确由局长亲自抓,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区文化馆、图书馆、工会、妇联等部门以及各文化站、社区活动中心逐条落实。

  2、   落实了责任机制。我区把“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活

  动”作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的重点项目,依据《芙蓉区组建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各相关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落实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实施责任人,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3、突显了宣传效应。区创建办安排专人、每个街道和社区均设立了信息专员,负责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活动的宣传和信息对接工作。通过“芙蓉之窗”和“芙蓉文化”的信息平台,及时收集我区“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活动的重大事件、存在困难和发展建议。区文体新局安排专人对信息进行分类,定期公布活动进度,存在问题呈报主管领导,发展建议上报区政府,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及时处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有序开展。

  二、基本成效

  1、   活动开展精彩纷呈。我区在区文化馆、图书馆设立

  全区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总部,开设“外来务工人员剧场月月演”、“外来务工人员阅览室”等项目,举办“情系外来务工人员专场文艺演出”,统领全区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活动的开展。13个街道文化站均制定了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活动方案,每月定期组织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文艺演出、读书交流、艺术沙龙、书画展览等活动,为全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参与公共文化鉴赏、看电视、听广播、参与文娱活动的良好场所。如定王台街道的 “白领驿站”、 “魅力激情广场”、 “CBD精英大擂台”、 “爱心港湾”、 “廉政文化进楼宇”、 “老街坊影院”、 “小小鸟巢”等活动吸引了辖区内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与。东岸街道成立了“农民文化集市”,定期在街道文化站和空坪隙地安排专门组织农民开展写春联、舞龙耍狮、农民运动会、端午龙舟赛等活动,其中“农民广场舞沙龙”已经成为街道农民生活娱乐的新方式。

  2、公共文化形成常态。2011年,芙蓉区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依托免费开放,将服务重点向外来务工人员倾斜。依托大型广场、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浏阳河婚庆公园等阵地,围绕“我们的节日”,引导企业、社区经常开展面向广大居民群众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益性文化活动200次,购买演出进社区活动10次,参与群众200000人次,其中外来务工人员80000人次;发放宣传手册4000多份;图书流量100000多次,确保全区居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人均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少于5小时,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常态机制。

  3、服务产品层出不穷。我区坚持“重点下移、资源下移”的原则,充分发挥外来务工人员团队和骨干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的目标。2012年,我区共组织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开展的健美操、拉丁舞、礼仪化妆等购买培训服务50次,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的美术、音乐、舞蹈等培训100人次,实施每个学员带动一个团队或一个项目的指标,将外来务工人员充实到我区文艺骨干队伍中,从而带动全区文艺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芙蓉艺术节”、“芙蓉杯新节目大赛”等活动平台,深度挖掘辖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艺术团、艺术人才和艺术精品。目前,挖掘了龙点睛艺术团、振升铝材金刚艺术团、金色童年艺术团、八分音符艺术团等15支外来务工人员艺术团,培养了华旭组合、张印龙等一批在全国产生影响的外来务工文艺人才,创作了《城市候鸟》、《我是雷锋家乡人》、《民意直通车之歌》等原创作品。并荣获市级以上外来务工人员技能比赛奖项3个,优秀组织奖1个。

  4、和谐氛围已经凸显。芙蓉区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积极引导街道、社区和企业积极拓宽服务项目和服务领域,发挥融合性社会组织的作用,使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寻找到归属感,促进城市的融合,实现和谐社会建设。如文艺路街道俱乐部、湘湖街道俱乐部经常组织各个职能部门不定期的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维权咨询、用工信息等,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在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缴纳“五险”并异地接转等方面与本地居民实现均等化待遇,使他们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 。朝阳街道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不断增多的问题,开展“我与外来务工人员共庆佳节”、“外来务工子女安全知识教育”等活动,杜绝了诸多的安全、健康、知识、文化等方面的不安全隐患。

  三、下段工作

  1、强化宣传发动工作。整合辖区内高校图书馆、中小学体育场馆等资源,完善区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的免费开放,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了解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吸引他们走进文化设施,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工具,向社会进行全方位宣传我区外来务工人员俱乐部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2、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采用引进、招聘、定向培训等办法,吸纳和凝聚一批外来务工人员中的艺术家、文艺家,创作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雷锋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打造2-4个在全省、全市具有影响力的外来务工文艺团队和文艺人才。

  3、提质俱乐部活动品牌。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将各个分散在基层的俱乐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做大做强“外来务工人员才艺擂台赛”、“金苹果时装发布会”等活动品牌,联合媒体打造“朝阳单身男女派对”、“自办书屋”、“火花博物馆”等典型,实现俱乐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综合、系统、运行有效的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网络,体现便民惠民,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